學生工作育人為先“三全”工程唱響新篇
學生工作育人為先“三全”工程唱響新篇
穆敬雯 報道 校區學生工作堅持引領思想、規范行為、服務學生的理念,從學生實際出發、“三全育人”貫穿學生工作始終,不斷提高育人、管理、服務各項工作的科學化水平,實現了學生素質的穩步提升,為打造大學文化、學生成長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一是育人體系因時而進、因勢而新,思想引領貫穿全程。
不斷創新育人體系,體系新,觀念新,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和要求。校區學生管理工作經歷了“四位一體”(育人大綱、學情分析、工作設計、量化考核)的學生工作模式、“兩知”(知心、知情)工程與“兩導”(學業和政治導師)制度、《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體系》《哈爾濱醫科大學(大慶)大學生分年級素質培養育人綱要》(試行)》四個階段。目前以育人綱要為學生管理規范藍本組織開展各項學生工作,尤以學生工作優品項目建設為抓手,形成了學生工作項目化、系統化、品牌化發展的局面。
育人體系不斷創新,育人成效不斷加強,切實做到了有綱可依,有章可循,有標可追,因材施教,避免了盲目性、隨意性,切實發揮了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,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。
全程注重思想引領,全體學生工作者把思想政治引領貫穿學生工作全過程。通過主題班會、勵志講堂、十佳百優大學生評選、公寓文化節等主題教育活動,扎實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。涌現出黃于博勇救落水兒童,榮雯雯、張宇、尹彤等同學見義勇,馬宇忻同學拾金不昧,劉尚勤同學勇救輕生落水青年等先進典型。
利用重大節慶日和活動期間,采取主題、專題教育等形式,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融入專題教育,將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用多種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,激發學生的愛國、愛校情懷。在全校范圍內組織學生觀看十九大情況,開展“十九大”進校園活動,幫助廣大學生進一步明確奮斗目標,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,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。利用重大活動和節點邀請校外專家開展國防、國家安全、憲法、防詐騙等知識講座。告誡青年大學生要把愛國熱情與國家的發展進步結合起來,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,明道理、辨是非,保持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覺悟;在3.15、6.26、11.9、12.4等重大節日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,提高師生的法治安全和保護意識。
提高大學生政治理論素養,始終把校區的各類宣傳陣地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。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,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、明禮誠信、團結友善、勤儉自強、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。在校園媒體中加強“立德樹人”教育,加強對哈醫大典型先進人物、哈醫大精神等的宣傳。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,開展了學術、科研、文化、藝術、體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,推出“印象·醫大”、一二·九等大型品牌晚會,利用校史館等各種載體,引領學生的思潮,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。每年評選出十佳百優大學生100人,省三好70余人,省級以上獲獎90余個團隊及個人,校區優秀畢業生近200人,本部優秀畢業生90余人,大學生年度人物10人,先進班集體約13個,三好學生500余人,優秀學生干部260余人。先優的涌現很好地帶動了身邊大學生的思想進步。
二是各項學生工作緊密圍繞育人主題,全方位踐行育人理念。
學風育人,培養大學生優良的學風品質。近年來,校區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學風建設的制度和辦法,學風建設已成范式,每年定期開展學風建設系列活動。優良學風評比、學業規劃展示、學風評價、學業預警與援助、優秀學子宣講、“國家獎學金暨五?四表彰大會” “紀念一二?九運動暨表彰大學生年度人物”、獎學金和學習進步獎評選等,年評校獎學金近千人次,為廣大學生樹立了楷模,營造了優良學風氛圍,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品質。學生的降級率、違紀率逐年降低,組織培訓學生參加各類省賽、國賽,成績喜人,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。
心理育人,養成大學生陽光樂觀的積極心態。幾年來,學校建立了“大學生四級心理異常情況監測網絡”,出臺了《哈爾濱醫科大學(大慶)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》,并于2009年成立心理咨詢中心,由護理學院心理教研室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干預工作,已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書的輔導員承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。心理咨詢中心每年對全體入學新生進行心理普查,每學期接待來訪學生約120人,2012年開始每年舉辦“5?25”心理健康活動月系列活動,2018年開設立“蜻蜓”談心室,各項心理育人活動,促使大學生陽光心態養成。
精準資助服務,勵志、誠信、奉獻教育融入“精神幫扶”。持續推進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、勤工助學、綠色通道、社會資助、獎助學金評比、“愛心助學”等多措并舉的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。同時,開展誠信講座,實現“經濟幫扶”與“精神幫扶”相結合,引導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增強心理調適能力;組織國家資助政策宣講大使團,開展“知恩于心,感恩于行”宣講社會實踐,讓受助學生懂得感恩奉獻,回報社會和祖國。每年審核國家助學貸款及發放國開行近600人總金額達350萬,哈爾濱銀行貸款總人數(包括校園地和生源地)近400人總金額達250萬,新生入學時選擇國家助學貸款的幾乎全部走綠色通道辦理緩交學費。每年覆蓋家庭貧困學生90%以上評定國家助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,每年安排校內勤工助學人數達300人次,累計發放勤工助學款達10余萬,個別院系建立了社會企業捐助的獎學金,對個別極特殊的遭遇重大空難變故的學生進行愛心捐助。
“公寓文化節”打造公寓文化,寓教于樂,構建文化型公寓。學生公寓近年來緊緊圍繞“滿足學生需求,實現家長放心”的工作目標,秉承“創建一流環境,提供品質服務,堅持立德樹人”的服務理念,每年舉辦“公寓文化節”,通過開展豐富多彩、喜聞樂見的系列活動,打造校區特色公寓文化,實現了寓教于樂。第六屆公寓文化節榮獲2018年度黑龍江省公寓文化節成果二等獎,第七屆公寓文化節共計評選517名獲獎學生。在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同時,構建了文化型公寓,切實滿足了學生的文化汲取需求,不斷向“規范管理、情親服務、全程育人”的文化育人公寓邁進。
三是學生工作者全員投入育人工作。
各項學生工作無不是全體學生工作者的全員投入、全員參與、全員謀劃和全員實踐,才有了校區學生的穩定、和諧、積極、健康和向上的風貌及狀態。
幾年來,校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和辦法,促進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和整體質量的提升。通過開展輔導員專業技能培訓、與校部和友好院?;ピL學習、新入職輔導員培訓、輔導員技能大賽、學工論壇、輔導員博文大賽、室內外素質拓展訓練等活動,學生工作隊伍逐步向高素養、高學歷、高技能、規范化、專業化、年輕化發展,更好地發揮了育人效用。
學生工作的“三全育人”一直在路上,校區學生工作者必將不忘初心、凝心聚力、開拓前行,唱響育人工作新篇章。